验光技术之综合组合验光法、综合验光仪独立验光法(又称眼底视网膜对焦验光法)
在眼镜行业,多数验光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插片验光法进行验光,即先用电脑验光仪查出顾客的大概屈光度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插片,使视力矫正到1.0即可。由于此法操作非常简单,为多数从业者所接受。但传统验光法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散光轴向和度数也只能依赖于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故对于调节力较强的顾客常会得到错误的矫正结果。要想准确地检查出顾客的屈光不正度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随着综合验光仪在验光工作中的普遍应用,就如何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有效规范的验光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
1.电脑验光仪获取参数
通常验光前对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问诊后,首先进行客观验光,通过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迅速知道患者的屈光不正度数,多聚道获取顾客验光参数可以为最终的验光结果作重要参考。
2.眼底视网膜对焦验光法
因电脑验光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影响,用眼底视网膜对焦验光法,能准确地查出患者真正的屈光不正度数。
将视标显示最大E字视标,询问顾客能分辨方向吗?如果能,直接加+300度,再问顾客能分辨吗?如果能分辨,再加+300度,直至顾客回答看不清E字为止。这个动作的目的是将顾客的成像焦点来到眼球的之内,确保再在视网膜的前面,我们的眼睛有个特点,如果成像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后,就会立即触发睫状肌的调节,如果有调节存在,验光就不准了。这个过程就是雾视。
逐渐转动盘轮减少度数,同时相应的将E字视标提高视力,同时询问顾客能否分辨?0.2能分辨就换成0.3,0.3能分辨就0.4,这样,视标与盘轮配合,一直让顾客能分辨到0.8。这个过程就去雾视过程,视物焦点随着盘轮度数的减少慢慢地在接近视网膜。到此,粗调结束。
在验光过程中散光是相对比较难验的,如果没有散光,就球镜一个焦点,验光会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中,散光是普遍现象,因为实际情况我们的眼角膜不是一个绝对的球是正常的,变得像圆柱面或者不规则曲面才是正常现象,物像光线汇聚不到一个点而成为一条焦线,这就是散光。
让顾客看散光视标--发散的太阳线图案,询问顾客太阳线是否均匀?有没有特别粗特别黑的线?如果有,是几号?在每条的线旁有数字标记,(1-6),或者是哪一个区域特别粗特别黑?选择中间的线条数字,数字*30就是散光的轴位,比如,数字是2,轴位就是60度。
旋转散光轴位手轮将刻度对准60度,再旋转散光度数手轮将度数调到75度。打卡红绿视标,做一下红绿平衡,目的是使顾客的总屈光度基本就在视网膜附近,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的散光的校验更加精准。
换上蜂窝视标,将辅助镜片-交叉圆柱镜推上眼位,转动交叉圆柱镜面盘使手柄的方向(也称为A位)与散光轴一致,翻动交叉柱镜的两面,询问顾客哪一面更清晰,将清晰的一面停在上面,按红点在旋转轴的左边还是右边转动散光轴位手轮5度,再一直重复上面的动作,直到顾客说交叉圆柱镜的两面都同样清晰,这时的散光度数就是顾客的最佳散光度数。
散光轴位确定好之后,下面确定散光的度数:将交叉圆柱镜面盘转到P位与散光轴位一致,依然是看蜂窝视标,转动交叉圆柱镜的两个面,询问顾客哪个面清晰,将清晰的一面停在上面,如果此时红色P点在上面,转动散光度数手轮增加25度,再继续上述动作,还是红色P点在上面,度数手轮再增加25度,这时要将球镜减少25度,目的是保持总屈光度不变。如果是白色的P点在上面,度数手轮就减少25度,这样,反复多次验证,直到顾客告知两面同等清晰,这个时候度数手轮显示的散光度数就是顾客的最佳散光度数。
散光确定之后,再次打开红绿视标,作红绿平衡,口诀是“红清加负、绿清加正”(负镜片、正镜片)。红绿平衡后,检查眼睛的最佳矫正视力,看看顾客能看清的最好视力是多少?0.8还是1.0或1.2,还是1.5?能看清的最好视力就是顾客的最佳矫正视力。右眼验光完成。
打开左眼遮盖右眼,重复右眼动作,得到左眼的矫正参数(球镜度、散光度、散光轴位)
做双眼视平衡,目的就是在顾客双眼同时睁开看视标时,具有同等的视力。因为我们的左右眼睛是两个独立的器官,完全有可能她们的视力不同,呈现出两个眼睛的清晰度不同,一个眼睛清晰另外一个眼睛相对模糊,这就是双眼视力不平衡。我们希望的结果是双眼同等清晰。我们一般的处理是再清晰的眼睛上减去25度,这是我们发现另外一个眼睛清晰了,这是因为我们的镜片是25度一个步长,而两个眼睛之间的度数差距并没有25度,可能是15或者10等等,这时,我们就要作出选择--是保持哪个眼睛清晰?原则是保持主视眼清晰。
判断主视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小孔窥视法、另外一种是WORTH四点灯法。这个在实操中会具体详细讲解和实际动手操作。
双眼的红绿视标判断和最佳视力的查验。
验光过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