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从眼球结构开始
了解眼球结构,知道眼球是由哪些组织构成?在临床上,知道和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视光问题都发生在眼球的哪个组织上?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或方法去对症下药或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应该采取怎么样的预防?
角膜是眼球外的一层保护膜,光线跟玻璃一样穿过,她是透明清澈的,厚度是500-650μ,也就是0.5-0.65毫米的总厚度,近视激光手术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用角膜板层刀将角膜切开一半,在剩余的角膜上面用激光烧一个凹透镜,再将上面的角膜放回去,这就是近视激光手术。手术有风险,这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是回不到原来的。手术处会是整个眼球最薄弱处,诺干年后,随着眼压的增加手术处角膜会向外凸起而形成医学上称谓叫圆锥角膜,而圆锥角膜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唯一能解决的办法是角膜移植。目前做角膜移植的供体非常稀缺。
隐形眼镜就是戴着角膜上的透明医学硅胶,形状是圆弧内扣凹透镜,解决成像焦点落在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很好解决近视看不清的问题。缺点是佩戴过程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一旦角膜出现红肿、发炎,必须立即取下隐形眼镜,治疗炎症。完全好了之后才能戴。
角膜塑形镜也是着眼于角膜的一种矫正近视的产品。主要被用于青少年的近视控制,原理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戴上,角膜塑形镜不同于隐形眼镜,她是一种相对较硬的塑料片片,睡觉时经过计算的内圆弧面对角膜顶端进行压迫,从而在早晨拿出塑形镜后,角膜顶端表面被压出陷,改变光学入射角度使焦点汇聚于眼底视网膜上看清物体。随着时间推移到下午傍晚时,眼睛由于角膜的反弹回去视力开始出现模糊,这是又到了晚上睡觉时间又开始戴塑形镜压迫角膜了。周而复始。
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可以放大和缩小,光线强时缩小,光线弱时放大。这里有个照相机的景深原理----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光圈越大景深越浅。所以,白天瞳孔缩小看的越远,晚上天暗瞳孔放大看不清楚。训练瞳孔的括约肌可以增强瞳孔的收缩能力。
晶状体就像一个放大镜(也叫凸透镜),但她是可变凸透镜,她是一个囊,内部组织由人体蛋白质组成。老年人会得白内障,就是晶状体内的蛋白质长期受户外紫外线的照射而变性成混着,就像我们平时看到鸡蛋清在鸡蛋煮熟时见到的一样,鸡蛋白是完全白色不透光的。白内障也是这样一种状态。
晶状体是可变凸透镜,那她的动力产生就是睫状肌了,睫状肌环状环绕着晶状体,睫状肌用力时收缩,使晶状体凸起,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平,从而改变焦度位置。老花眼的产生就跟晶状体和睫状肌有关,年老时,长期受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晶状体内的蛋白质溶液变得不那么柔软了,不那么容易变形了。同时,相应的睫状肌的肌力也随着年龄逐渐退化、变得没有原来那么有力了,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老花眼的主要原因。
玻璃体是一个更大的囊,里面的溶液是更加粘稠的蛋白质,其作用是物像光线经过晶状体进入到玻璃体后能产生更大的折射而汇聚于视网膜上。我们临床上遇到的飞蚊症,就是发生在玻璃体内,是因为玻璃体内的溶液有杂质,当然,这个杂质是怎么进去的?当然跟我们人体的化工厂---解毒器官肝有着密切关系。
视网膜是我们眼球的成像器官,如同照相的底片,现在数码相机的CCD一样。如果底片出现问题或者这个底片的清晰度不够,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视力成像质量。黄斑变性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以致盲。因为黄斑就是位于视网膜成像的最敏感区域,黄斑区出现出血、发炎、坏死问题就严重了。
弱视最常见于儿童,弱视属于儿童眼底细胞发育迟缓,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病,一般到12岁随着眼球的发育完成弱视也能不治而愈。但现在儿童视力筛查一般在幼儿园就开始了,才4-5岁的孩子,眼球还没完全发育属于正常情况,但现在孩子都宝贝,没有哪个家长听到自己孩子眼睛有问题而不着急的,所以,各种视力保健中医治疗弱视的机构,经过治疗和训练的孩子,最后的结果都比较满意。
视网膜脱落也是属于比较严重的视力问题,多见于跳水运动员,常年的倒立入水对眼睛的冲击常常导致视网膜脱落,这是比较典型的运动创伤。视网膜脱落可以激光焊接,但愈后成像质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