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眼科学学术大会上,来自中美欧的眼科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非公眼科医教研体系建设。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非公医院发展迅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那么,非公医院的医教研体系如何建设、完善,其软实力怎样提升?对此,专家们展开了深度对话、激烈的探讨。中国眼科的未来在医疗机构和眼科医生、学者的砥砺前行中,将迎来历史性的改革和创新!肩负着中国乃至世界眼病患者福祉重担的全球最大眼科医院集团——爱尔眼科,正在砥砺奋进。
此次对话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唐仕波教授主持。
爱尔眼科美国区CEO王明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彭智培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会长、亚太眼科学会主席王宁利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孙兴怀教授,爱尔眼科德国区医疗总监DR.Toam Katz,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湖南省区总院长、集团青光眼学组组长林丁教授,爱尔眼科集团董事长陈邦闪耀登场,激情对话,言语的睿智闪现思想的光辉。(对话精彩语录如下,按发言顺序排列)
唐仕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
“多年以来,科教研更多的集中在公立医院、大学系统,然而,今天,非公医疗机构在科研学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席之地。”
王明旭(爱尔眼科美国区CEO)
“在美国,眼科医院里面最好的四家,全是私人眼科医院。最好的医生一半以上在私人眼科医院。爱尔眼科在中国眼科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带头的作用,美国的例子证明,非公眼科医院同样可以做世界一流的科研,引导整个国家的眼科发展方向。”
彭智培(香港中文大学)
“在香港,所有的教授、医生参与研究、参与学术工作都只有一份工资,除此之外,可能有些许补贴。研究本身的价值以及愉快的工作氛围吸引了医生、教授和科研团队对此孜孜不倦。”
DR.Toam Katz(爱尔眼科德国区医疗总监)
“在德国,大学(学校)会治疗一些病人,他们资金方面的不足由政府进行补贴。但是,在屈光不正的手术上,政府不会给予补偿,因而屈光不正(近视、远视等)的手术一般在私人医院进行。学术和学科建设主要是在德国的大学系统内进行,民营或私立机构很难开展。所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能够着眼未来,搭建学术学科平台,是很有战略意义的。”
林丁(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从公立到私立,从同仁眼科到爱尔眼科,我一直坚持做学术与研究。伴随着爱尔眼科的发展,爱尔眼科学院的成立,我也成为了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的一名博导,踏上了医教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孙兴怀(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
“现在非公医疗机构已经远远超过了公立医疗机构数,迅速发展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提出“医教研体系建设”的问题,就有战略的思考,怎么样在最大之后,更上一个台阶?怎么样发展中国的民族品牌,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眼科的发展?爱尔眼科借助丰富的临床资源,将在科研学术领域取得瞩目的成绩。”
王宁利(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委)
“我认为爱尔眼科是一个公众医院,不是私立医院。非公医院遇到的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瓶颈,多点执业、人才共享共有为这一瓶颈提供了解决之道。爱尔眼科是非公医院发展的先行者,它的成立与壮大给公立眼科医院带来了竞争与危机,将推动中国医疗和眼科的发展。”
陈邦(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
“爱尔眼科在打造一个新物种!我们将美国、欧洲等全球优秀技术与经验“拿进来”、我们取公立医院、其他非公医院之所长,补爱尔之所短,真正实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和中国眼科智慧全球分享。”
此外,专家们还对爱尔眼科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他们纷纷点赞并赠送寄语,建言献策!
孙兴怀教授:集中爱尔优势,搭建更高平台,创新引领眼科。
DR.Toam Katz:专注医疗资源共享。
王宁利教授:搭平台、聚人气、复光明、创辉煌。
彭智培教授:从病人开始,回归病人。
王明旭教授:与世界同步,与前沿接轨,提升软件,丰富内涵。
林丁教授:砥砺前行,共铸辉煌。
陈邦先生:我们眼科人不要辜负了这个美好的时代。
“我们正在探索的路上,大幕已经拉开,巨轮已经启航,爱尔眼科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现场如潮的掌声中,唐仕波教授致谢幕词。